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对中国的体育事业非常重视,甚至认为体育事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列强欺凌,中国民众的生活极为艰难,连温饱都不能满足,更别谈体育锻炼了。
再加上19世纪中期,鸦片传入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禁烟力度不够,最终导致了中国人的身体素质一直都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东亚病夫”这个称呼因此而来。
为了甩掉“东亚病夫”这个帽子,新中国对内推动“全民运动”,对外积极参加各大体育赛事。对外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改变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也是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
1963年10月3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即将前往印度尼西亚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周恩来、贺龙、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全部都来会见运动员们。
中国运动员们跃跃欲试,早就已经做好了为国争光的准备。当时贺龙担任中国体委主任,逐个分析了中国参加的项目,并分析了我方的优势所在。
在交谈过程中,贺龙竟然和外交部长陈毅“争吵”了起来,两个开国元帅互相争辩的样子引的运动员们哈哈大笑。
最后陈毅说:“咱们还是听总理的吧。”在旁边一直在“观战”的周总理再次展现出了中国特色外交人员的说话艺术,两边都不“得罪”的情况下将这场“争吵”结束。
一、新兴力量运动会的由来
由于新中国和苏联是战略合作伙伴,西方国家无比忌惮这两大红色势力,所以经常在媒体面前抹黑中国。
再加上中国在朝鲜战争中让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颜面尽失,这让西方国家无比仇视新中国政权。
由于台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的一块心病,所以美国人一直都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试图搞“两个中国”。
1962年,第四届亚洲运动会将要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举行。美国鼓动台湾以“中华民国”奥委会的名义参加这次亚运会。
这引起了中国的极大不满,中国马上向印度尼西亚政府表达了“一个中国”的立场,如果允许台湾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参加亚运会,那么中国将会拒绝参赛。
由于印度尼西亚在万隆会议之后,始终和中国保持着友好关系,所以这一次印尼官方选择了站在中国的一边,拒绝了台湾的参赛请求。
这次亚运会其实还有一个争议之处,由于宗教方面的原因,印尼还拒绝了以色列参加这次亚运会。
美国在亚洲的铁杆盟友一下子被印尼毙掉了两个,这让美国感到非常不满。当时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由美国操控。
美国以此次为由宣布不承认这次亚运会,试图让印尼取消“拒绝以色列和台湾参赛”这一决定。面对美国人的威胁,印尼总统苏加诺坚持了自我。
“印尼政府根据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原则,维持‘拒绝以色列和台湾参赛’这一决定。”
虽说这次亚运会还是如期举行,但是十分冷清,只有1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次亚运会,最终只能草草收场。
但是美国人记下了这笔账,1963年2月,美国以国际奥委会的名义宣布:“不定期的禁止印度尼西亚参加奥运会。”
后来国际游泳联合会也宣布:“不定期的取消印尼游泳联合会的会籍。”苏加诺面对美国人的阴谋,表现的非常有骨气。
“印度尼西亚不会请求重新加入国际奥委会,同时也会退出国际游泳联合会。”虽说印尼在体育事业上遭到了西方的制裁,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非拉国家积极的声援了印尼政府。
为了回击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挑衅,苏加诺提出了举行“新兴力量运动会”的提议,旨在打破西方国家在体育大赛上的垄断。
这一提议马上得到了中国、苏联以及众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1963年4月,众多国家代表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召开了筹备会,最终决定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就在雅加达举办。
在筹备会上,苏联代表提出:“将国际奥委会的宗旨写入新兴力量运动会的章程。”这一提议遭到了大多数国家的反对。毕竟举办这次运动会就是为了摆脱西方国家在体育事业上的垄断,所以最终大家一致决定,将万隆会议精神作为新兴力量运动会的宗旨。
“国际奥委会侮辱我们,禁止我们参加东京奥运会,我们用不着害怕。新兴国家将要搞出一个比国际奥委会更加强大的体育组织。”苏加诺铿锵有力的发言在大会上引起了一片掌声。
1963年11月,陈毅、贺龙、周恩来在中国运动员前往雅加达参加运动会前,在中南的怀仁堂招待了他们。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派出的人数最多的一个体育代表团。
贺龙分析了我国运动员将要参加的每一个项目,当谈到中国的强势项目羽毛球时,贺龙笑着说:“我希望你们把羽毛球项目的所有冠军都拿回来。”
“这我可有不同意见,贺老总是体委主任,对于金牌当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可是如果你们把金牌都拿回来,我这个外交部长以后可就不好干啦。”陈毅开玩笑的对运动员们说。
“不,我还是希望都拿回来,为国争光嘛。”贺龙听完陈毅的话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紧接着陈毅又接过话来:“不能都拿。”
运动员们看着两位身经百战的元帅因为这个事一本正经的打趣,哈哈大笑。在一旁的周恩来也面带微笑的看着两人“争吵”,默不作声。
两人争的面红耳赤,最后陈毅说道:“好吧,我看怎们还是听周总理的吧。”周总理面对着突然甩过来的“包袱”不慌不忙。
“我看不能都拿,也拿不到。虽说要鼓励我国运动员尽力创造好成绩,但是也要欢迎兄弟国家的运动员们创造好成绩。”
周总理深得中国的中庸之道,此话一说,两边都不偏袒,但是有结束了这场“争吵”。在众人的一片欢声笑语中,这场招待会圆满结束。
1963年11月10日,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在雅加达开幕,来自全世界48个国家和地区的2404名运动员依次从体育场走过,和观众们打招呼。
这场运动会的参赛国所占人口占据了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在世界体坛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229名中国运动员带着全国人民的希望成功摘得了66块金牌,55块银牌,46块铜牌,奖牌榜中排名第一。尤其是在举重和射箭这两个项目中,中国运动员成功的打破了世界纪录。
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贺电中说:“新兴力量运动会顺利召开,标志着新兴国家的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兴老殖民主义对国际体育事务的操控和垄断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法国媒体《队报》发表了一条评论:“世界体育形成了一个新的极,这个极就是新兴力量运动会。”
在这次运动会中,参赛的新兴国家运动员们在场上公平竞争,在场下以朋友的姿态相互交流。他们在民主团结、平等互助的基础上互相学习以求共同进步。
苏加诺指出:“新兴力量运动会不仅要展示自己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彼此的友谊。”11月22日,这场运动会正式闭幕。
第三世界国家用自己的行动回击了西方国家:“即使没有他们的主导,世界体坛依然会稳定健康的走下去。”
二、开国元帅也能搞体育
新中国建设初期,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开国元帅贺龙的努力。可能有人会产生质疑,打仗的人搞体育?这明显跨专业了啊,贺老总能行么?事实证明,贺龙不仅能搞体育,而且搞的还非常不错。
贺龙其实自身也是个体育爱好者,爷爷曾经是清末的一名武生。贺龙从小就受到爷爷的教导,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在他18岁那年,在家乡的比武大赛上连克竞争对手,最终摘得了“武状元”的称号。
后来参加革命后,由于条件所迫,没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体育锻炼,但是贺龙对体育的热爱却丝毫不减。
抗日战争爆发后,贺龙带领120师来到了晋西北的岚县。当时部队里来了几个从学校里走出来的革命青年。
这些青年各个生龙活虎,主持工作各个都是一把好手,身体里似乎蕴藏着无限的能量。每当完成工作后,他们总会三五成群的在县城的小操场内打篮球。
贺龙每次经过小操场都要驻足观看几分钟。“年轻人的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啊。”后来八路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后,贺龙便成立了一支篮球队。
这样技能增强战士们的体质,又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为战士们找到一点乐趣。战士们对于成立篮球队热情很高,每次根据地内举行篮球比赛,小操场的周围总会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
有了篮球队,贺龙又开始考虑组建足球队,想让更多的战士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但是后来随着日军对我方根据地的扫荡,这一计划最终还是没能实现。
解放战争后期,贺龙率领部队解放大西北,之后又担任了西南军区司令员。西南地区的局势稳定之后,贺龙又有了成立足球队的打算。
为了这一计划,贺龙还亲自写信给想香港“球王”李惠堂,希望他能够来到部队指导体育工作,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李惠堂没能来到西南军区。
但是在贺龙的主持之下,西南军区的体育事业依然搞的有声有色。各个部队都成立了足球队、篮球队等等,各支队伍不定期的进行各类比赛,不仅增强了各部队之间的交流,也给平淡的军营生活增添了几分快乐。
贺龙在体育事业上的努力被党中央看在眼里。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由贺龙担任主任,蔡廷锴担任副主任,体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就是领导、协调、督导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由于中国刚刚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年代,体育事业的发展就是一片空白,既没有优秀的运动员,更没有专业性的教练组。
为了体育事业的发展,贺龙力排众议,在培养中国本土的体育人才的同时,还引进了一批海外的优秀人才。中国的体育发展开始与世界接轨。
尤其是对足球、篮球、排球这三大球,贺龙极为重视,晚年时还说过:“三大球不搞起来,我死不瞑目。”。1954年,国家体委派出了青年足球队去匈牙利交流学习。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的实力最能体现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早在1952年,中国对就曾经以0比7的比分惨败给了波兰克拉斯科夫部队足球队。
但是这支青年队在匈牙利训练非常刻苦,在很短的时间内,技术水平就有了极大的提高。1955年这支青年队参加了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会。
他们以“北京足球队”的名义迎战“华沙足球队”,对方根本就没有把“北京足球队”当回事,扬言要8比0的比分战胜我们。
但是整场比赛踢的非常胶着,这些青年球员们深知自己的表现关系着国家的形象,虽说对方实力强大,但是队员们仍然顽强拼搏,在场上不停的奔跑、跌倒、站起来。只可惜,关于这场比赛的录像没有被保存,否则真应该给今天的中国男足看一看。
虽说最终“北京足球队”以2比3惜败给了“华沙足球队”,这支青年队的队员各个都是勇士,各个都拿出了“拼命三郎”的气势。在看台上的贺龙仍然起立为他们鼓掌,大家已经能够清楚的看到中国足球正在和世界缩小差距。
后来中国又成立了篮球队、乒乓球队、体操队、田径队、游泳队等等,贺龙主张“三从”原则,即从难、从严、从实际出发,以及“三不怕”原则,即不怕苦、不怕难、不怕伤。
在贺龙的带领下中国的运动员们无论在场上还是在场下,他们始终把祖国的荣誉装在自己的心里。他们把赛场当做战场,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战。
解决了“人”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解决设施的问题了。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的建设急需资金,国防、工业、民生任何一项的拨款优先级都要高于体育事业。
但是当时中国连一座现代化的体育馆都没有,各项设施更是极为稀缺,经常出现好几个队共用一套训练器材的情况。
贺龙的心里也充满了压力,自己是从部队出来的,深知国防工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以从来都没有主动向党中央提过钱的事。
但是毛主席却看到了问题所在,主动找贺龙进行谈话,贺龙也如实的向毛主席反应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搞体育嘛,建个体育场是应该的啊,没有体育场还搞什么体育,体育场这也算是造福人民的设施嘛,一定要建。”毛主席听完贺龙的汇报之后,竟然主动提议建立现代化的体育馆。
之后,中国掀起的一股“全民运动”的热潮,全国各个公园里不再只是美术爱好者和老年人的活动场所。空地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在这些器材总是被市民们包围。
在贺龙的主持下,中国的运动健儿不仅在国际赛事上为国争光,中国人的体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人的平均身高提升了3厘米。
三、乒乓外交
在贺龙的带领下,中国的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从1953年到1966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国际大赛上大放异彩,先后打破了100多项世界纪录,获得了十多个世界冠军。
中国的体育健儿们用自己的行动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东亚病夫”的帽子被彻底摘掉。
贺龙还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体育管理人才,很多管理人才至今仍然在为中国的体育事业而努力。
1969年,贺龙元帅因病去世,但是中国的体育事业并没有就此停止前进的脚步。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后来取得了“五连冠”的惊人成绩,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等更是成为了世界强队。他们用一枚枚金牌来告慰贺老总的在天之灵。
1971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比赛的过程中,中国乒乓球队的表现赢得了美国乒乓球队的肯定,他们提出比赛过后,希望来到中国进行访问。
当时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中美关系虽说有一定的缓和,但是尚未“破冰”。外交部和国家体委联名起草了“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上交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也考虑到目前中国邀请美国队的机会还不成熟,所以在这份报告上批注了“拟同意”三个字。
但是到了世锦赛的尾声,毛主席突然改变了主意,认为这是改善中美关系的一个机会,所以决定在比赛后邀请美国队访问中国。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代表团正式抵达了北京,这是自从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的美国人。
之后,周恩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并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美国代表团不仅参观了清华大学,八达岭长城等中国著名景点,还和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们举行了友谊赛。
“乒乓外交”看似只是体育领域的一次交流,但是却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一年之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式走向正常化。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27天之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登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位访问美国的领导人。
十几年前在会见参加新生力量运动会的中国运动员时,陈毅曾经质疑贺龙:“我以后的外交工作还怎么做啊?”现在看来,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球真的也能推动大球转。
继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之后,1979年美国男子篮球队也来华交流。虽说这支美国男篮主要由大学生组成,但是各个身强体壮。当时美国在篮球这一项目上,具有极强的统治力,美国大学联赛的实力基本已经能够和其他国家的国家队持平。
中国当时派出了实力最强的“八一”队和这支美国队打了友谊赛,那时候的“八一”队在“巨人”穆铁柱、“神投手”郭永林的带领下,两胜美国队。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体育事业更上一层楼,更是在2008年举办了29届奥运会,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几十年以来的发展成绩,中国体育代表团更是以51块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一。
回想1932年,刘长春孤独的站在洛杉矶奥运会100米项目的跑道上,距今已有90年之久。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成为了整个国家发展的缩影,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国的体育健儿们依然在创造着辉煌。
他们继承了贺龙元帅的那份爱国之心,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用自己的汗水为祖国赢来荣誉。
在线炒股配资看必选,配资APP排名,可靠配资开户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