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为了加快国防的现代化步伐,并且表彰那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将士们,新中国借鉴了苏联的军衔制度,首次给全军的将士们颁发了勋章。
这一年的颁奖仪式上,不光评出了十位大元帅和十位大将军,还诞生了五十五位上将、一百七十五位中将,以及八百零一位少将。
在这些将军里面,元帅是军衔最高的。大将军衔紧跟在元帅后面,地位也是高得不得了。而且你知道吗,自从1988年中国再次实行军衔制以来,就再也没给过别人大将军衔了。所以,在咱们共和国的历史上,能被称为大将军的,就只有那十位了。
这么说吧,能拿到大将军衔真的是很不容易。
那时候,在颁发勋章前,得经过层层筛选,毛主席也亲自把关。有些将领虽然大家呼声很高,但还是没通过审核。比如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他们几个,因为当时忙着地方和政府的工作,毛主席提议先不评军衔,所以他们就没能获得军衔。
毛主席曾在递上来的名单上,给徐海东、宋任穷、王震、周纯全四人打了“×”,意思是他觉得他们不适合授予大将军衔。结果,王、周、宋三位最终都只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只有徐海东还是十大将军之一,被评为了大将军。很明显,他在军队里有很多人支持他当上将。
那么,徐海东究竟凭什么本事,能在毛主席没给他大将衔的情况下,还排在十大将军的第二位呢?
1,耀眼的战斗成果
要想成为十大将军中的一员,那肯定得在革命战争中立下大功,徐海东就是这样的人。
徐海东的家乡在湖北黄陂县的徐家桥村,现在归孝感市大悟县管。这个地方,还有它周边的黄安、麻城,都是很早以前的革命老区。
徐海东在1900年6月来到这个世界,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靠烧窑为生的农民,家里兄弟姐妹加起来有9个。徐海东小时候家里穷,上私塾时总被人欺负,还得常常帮着干农活。等到他长大了,也跟着父亲一起烧窑、卖水。
到了1925年,他的生活才有了转机。
这一年,徐海东通过私塾老友吝积堂的牵线,在武昌碰见了李树珍,并加入了共产党。吝积堂为了让徐海东有所长进,又建议他去武昌直系军阀的部队里锻炼学习军事。徐海东在那段时间特别刻苦,因为表现出色,还被提拔为了班长。
1926年4月份,徐海东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打算步行去广州报考黄埔军校。这一路,他都是靠双脚走出来的。
结果,徐海东一到广东韶关,就赶上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行动。他听了党组织的劝告,决定不去广州了,立马就加入了北伐军的第4军。
之后一年多,徐海东投身北伐战争,表现得特别棒。在汀泗桥那场大战里,他领着一个排,把敌人的4个炮兵连给冲散了,还缴了12门大炮呢。接着,他又参与了攻打武昌、南昌和洛阳的战斗,军事上的本事开始被大家看到了。
1927年,蒋介石搞起了4.12事变,背叛了革命。根据党组织的意见,徐海东离开了部队,回到了他在湖北的老家。
那年夏天到秋天,共产党在湘赣粤一带发动了起义,这股风潮也波及到了徐海东的家乡黄陂。村里人行动起来,成立了农民协会。借着这股东风,徐海东拉起了一支13人的农民自卫小队,头一回跟地主的民团干了一仗,就成功缴到了7支步枪。
同年11月份,黄安和麻城那些地方也闹起了革命,这次的起义队伍人数更多,老百姓的革命基础也更扎实。那时候,徐海东在黄陂被地主的民团追着打,处境挺难的,所以他就决定去黄麻那边,一起加入起义。
最后,多亏了大家的共同努力,鄂豫皖苏区成功组建了红四方面军,并且从这里发展壮大。那时候,徐海东被提拔为了团长。
国民党为了打掉鄂豫皖苏区,多次发起大规模围攻。那时候,徐海东在陈赓12师手下当兵,他打仗特别勇猛,总是冲在前面带头指挥。就算受伤了,他也硬撑着,不用麻药就接受治疗。
特别是在1932年的商城和潢川战斗中,他指挥一个团,为了帮助友军从侧面包抄,硬是与国民党军对抗了足足3天3夜,为红军最后赢得胜利出了大力气。
1932年,第五次反围剿没成功后,徐海东再次带着队伍保护大部队,拖住敌人。那时候,他们好几次跟大部队走散了,但最后都平安无事,还在小石门、官庄这些地方打了好几场胜仗。因为这些,徐海东被提拔为了红25军74师的师长。
从那以后直到1934年11月,徐海东和郭述伸在鄂豫皖苏区,通过一连串的游击战和运动战,一共打死了上万名敌人。到了11月,红四方面军打破了敌人的包围,开始往鄂东长征。在第一场战斗中,徐海东在光山斛山寨冲破了敌人4个师的包围,又打死了4000名敌人。
后来,在豫南和陕南的游击战斗里,红25军让他先后当上了副军长和军长。在敌人的一再围追堵截中,他领着部队冲出了重围,到达了陕北,成功完成了红25军的长征任务。
在1935年到1937年那会儿,他参与了劳山、直罗镇等好几场战斗,还有渡河东征等行动,这些努力都为保护陕北根据地出了大力。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又率军赶到关中,打算跟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守护西安。
抗战一开始,徐海东就当上了115师344旅的旅长,他参与了平型关那场大战,还跑到河北,给日军后方制造了不少麻烦。
1938年,为了打破日军包围晋东南中国军队的“九路围攻”计划,徐海东多次在太行山附近偷袭日军的铁路,让从太原、娘子关、石家庄开来的日军火车日子不好过,最终让日军的围攻计划泡了汤。后来,他又在上党盆地一带接连打下了长治、潞城、黎城这些地方,逼得日军只好放弃打通冀南到上党的铁路,威胁中条山中国军队的念头。
不过,徐海东因为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战斗生活,身体渐渐出了毛病。他时常吐血,急需安心调养。所以,从1938年8月起,徐海东就回到延安养病了。虽然他后来也去安徽参加了新四军的好几场仗,但病情太重,最后只能回到后方继续养病,从此再也没能上战场打仗。
挺有意思的是,徐海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常跟组织说,自己因为长期养病,没为革命出太多力,觉得被授予大将军衔太高了,心里有点不好意思接受。
但周恩来总理却劝他要坦然面对,还说:“大将军衔刚刚好,既不算高也不算低。”这让他放下了心里的担忧。
2,拥有良好的个人品行
徐海东将军不仅在打仗方面很有本事,而且他做人做事的态度以及在管理军队时展现出来的品德,都让人十分敬佩。
徐海东对党组织特别忠心,并且他很有全局意识,总是想着整体情况,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比如说,1935年秋天的时候,中央红军好不容易到了陕北苏区,可那时候全军上下就剩7200多人了,啥都缺,子弹、布、钱还有药都不够用。徐海东一看中央红军过得挺难,就自己带着手下部队开始节衣缩食,不光给中央红军送了好些布、药和子弹,还拿出了5000块钱给他们。
你得明白,那时候徐海东部队手头也不宽裕。他给了中央红军5000块大洋后,自己兜里就只剩下2000块来周转了。能在这种困难时候帮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之后,毛主席谈起这件事,直夸徐海东拿出的五千大洋对革命起到了大作用。
徐海东对老百姓那可是特别关照。就拿1936年12月来说,他带着队伍到陕西邠县帮张、杨两位将军,路过那儿十多天,队伍纪律好得很,跟老百姓买东西从不赖账,也不占便宜,啥乱子都没出,这让当地的百姓对红军更加有好感了。
在那个年代,旧军队里经常有人敲诈勒索,偷盗抢骗,这样的行为背景下,这种做法就显得特别难能可贵。
再比如,1941年的时候,徐海东带着队伍在安徽的滁县,也就是现在的滁州市安顿下来。他发现李村的村民们用水很困难,就主动站出来,领着战士和村民们一块儿修了个水坝来存水。这样一来,村民们用水就方便多了。后来,大家为了纪念徐海东,就把这座水坝叫做“海东大坝”。
治军时,徐海东既勇敢又聪明,既能严格也能宽容。
他一方面对军队纪律抓得很严,让官兵都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打仗时,要求基层领导得往前冲,和战士们一起分担,做到“营长紧跟连队、连长贴近排头、排长不离班级”。另一方面,他又说打仗得用脑子,不能瞎冲,还得时刻关心战士们。
每次战斗结束后,他都会先去看望受伤的战士,确保他们和基层部队能得到更多的战利品。要是战斗不顺利,他也总是说:“一个伤员都不能落下。”
所以说,徐海东将军的那些个人品质,在当今社会也很值得咱们学习。就凭这些好品质,再加上他早些年为革命战争做的贡献,他获得大将军衔那是当之无愧。
新中国成立后,徐海东将军一边在医院养身体,一边长期在国防委员会和中共中央委员会工作。1979年1月他离世时,邓小平为他主持了葬礼,为他平反,洗清了十年动荡期间的冤屈,并赞扬他是为革命立下大功的人。
徐海东将军的老家还留着他的老房子,并且建了个以他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纪念碑,还有亲属烈士墓园。这说明,虽然徐海东将军已经不在了,但党和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
参考信息:
1,202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发布了《军事家徐海东》一书。
2,2014年5月14日,中国政府网上发布了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的内容。
在线炒股配资看必选,配资APP排名,可靠配资开户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