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剖析
蛇曲是被河流冲刷形成的像蛇一样蜿蜒的地质地貌,主要分布在开阔平坦且基底松软的河段,但黄河中游河段却在高山陡崖之间斗折蛇行,回环往复,发育出了密集的蛇曲地貌。下图示意山西省永和县黄河蛇曲群的位置与景观。该区域内有多条东西向裂隙,两岸高出河面数十米的崖壁上,有明显的流水水平侵蚀痕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与开阔平坦之地的“蛇曲”相比,此处形成“蛇曲”河道的关键是( )
A.黄河中游的岩层松软
B.中游水量丰沛冲刷能力强
C.多条东西向裂隙发育
D.继承了古河道的原始形态
2.黄河中游永和县蛇曲群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①地壳运动抬升
②流水沿裂隙流动侵蚀
③地壳运动岩层多处断裂
④河水侵蚀下切
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C
2.C
【解析】
1.蛇曲主要分布在开阔平坦且基底松软的河段,此处形成“蛇曲”河道与开阔平坦之地的“蛇曲”不同,排除A;黄河中游水量并不丰沛,排除B;黄河中游河段却在高山陡崖之间斗折蛇行,回环往复,应是多条东西向裂隙发育利于侵蚀,C正确;古河道的原始形态不是原因,排除D;故选C。
2.黄河中游永和县蛇曲群是多条东西向裂隙发育形成,故首先应有地壳运动岩层多处断裂,然后流水沿裂隙流动侵蚀,使河道加宽,随后地壳运动抬升,水流速度加快,河水侵蚀下切形成;故③②①④正确;故选C。
知识点睛
knowledge
考查河流侵蚀地貌,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必备知识推介
从空中俯视大地,有的河流蜿蜒曲折,百转千回,形成的地貌称为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我国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是蛇曲形河流最多的地方。
蛇曲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呢?当河流流经平坦的地区,如果抗冲刷能力弱的一侧河岸在河水侵蚀作用下坍塌,原来顺直的河岸就会变得弯曲凹陷,表层河水将向凹处的河岸冲去。冲向凹岸的表层水流一部分受离心力作用,冲向对岸,另一部分折向河底,形成底层水流,触及河底后,又变为上升流返回河面,形成环流。与此同时,河水向下游的纵向流动并没有停止,横向的环流与纵向的水流结合起来,构成了一种螺旋向前的水流。环流是造成蛇曲的主要力量:冲向凹岸的下降水流流速快、侵蚀力强,使得凹岸后退,越来越凹;冲向凹岸的水流折向河底后,沿凸岸一侧上升,上升的过程中水流速度变慢,携沙能力降低,泥沙不断在凸岸一侧下沉堆积,使得凸岸变得越来越凸。
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礡。蛇曲地貌通常可分为两大类:自由蛇曲和嵌入式蛇曲,处于山西和陕西之间的晋陕大峡谷,就是我国著名的“嵌入式蛇曲”景观。
图片
核心素养解读
蛇曲的形成需要几种自然条件:一是地形相对平坦,有落差,但不大,如果地表不平,上下游落差很大,河流向下切割的力量大于向两侧侵蚀的力量,就会形成峡谷而不是蛇曲;二是地面的物质要软硬恰好、松散适度,太硬了,河水切不下去;太软、太松散了,即使有了蛇曲,也无法保持长久。草原上蛇曲最发达,原因是草原的地表有植物根系的联络固结,使得地表有了“韧性”,就像水泥中有了钢筋,不易松散。河流一旦在草原上开始蛇行状的切割,形成的蛇曲形状能够得到很好的保留。因此草原上的河流往往是蛇曲形的河流。而且草原上的蛇曲形河流的河岸整齐有致,弯弯曲曲的河岸好像是刀子雕刻出来的一样。
创新对点演练
下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3.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向斜成谷
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4.图中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的是( )
图片
5.蛇曲流经区域最可能形成的地貌类型是( )
A.河口三角洲 B.冲积扇
C.河漫滩平原 D.峡谷
答案及解析
【答案】
3.C
4.B
5.C
【分析】
3.河流中下游以侧蚀为主,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道逐渐变弯曲,故河流的河曲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正确;向斜和断裂下陷属于内力作用,与“蛇曲”无关,A、B错误;风力侵蚀形成的是风蚀城堡、雅丹地貌,不是蛇曲的成因,D错误;故选C。
4.据材料可知,河流弯曲景象在内蒙古草原间,位于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的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A、C错误;据图可知,图中河流剖面①处是凹岸,是侵蚀河岸,河岸较陡,②处是凸岸,是沉积河岸,有沉积物,坡度较缓,结合选项,B正确、D错误;故选B。
5.蛇曲河段流速缓慢,沉积作用明显,易形成河漫滩平原,C正确;河口三角洲一般在入海口或者入湖口处形成,A错误;冲积扇一般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B错误;峡谷一般在河流上游河段,D错误;故选C。
知识点睛
knowledge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首先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河道出现弯曲,使得河流的流动方向出现变化,与河道两侧的河床相互作用,河水对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沉积,使河流的整体形态不断地发生变化,形成河流独有的一种平面展布的弯曲形态的特征。因此在凹岸一侧以侵蚀为主,河道较深;在凸岸一侧以堆积为主,河道较浅。
永和的晋陕大峡谷,属于壮观的“嵌入式蛇曲”景观,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蛇曲”——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了地下的岩石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图片
6.晋陕大峡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持续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B.平原河流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C.地壳稳定——峡谷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垂直下切
D.峡谷地带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积
7.图中河段( )
A.A处河岸比B处陡峭
B.A处河水流速快于B处
C.B处被侵蚀的泥沙从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
D.B处易形成水下堆积体
8.图中箭头表示河流流向,则( )
A.D处为凸岸,C处为凹岸
B.C处与D处可能会相连
C.若C、D两处相连,C处先淤塞
D.C处与D处均为凸岸
答案及解析
【答案】
6.B
7.C
8.B
【分析】
6.据材料可知,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地区,“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地下的岩石里,所以“嵌入式蛇曲”的形成是先在平原地区经河流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形成蛇曲,后来地壳抬升、流水下切,蛇曲才嵌入地下的岩石里,形成“嵌入式蛇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图中河段B处为凹岸,为侵蚀岸,河岸陡,A处为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A错误。.同一横截面的河水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河道,而B处流程较长,故B处水流速度快,B错误。B处被侵蚀的泥沙在压力作用下沿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C正确。A处为堆积岸,易在丰水期形成水下堆积体,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D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据图可知,C、D两处皆为凹岸;CD两处在长期的流水侵蚀后,河岸后退是有可能相连的;C、D两处相连,图中河流改道,弯曲河段会形成牛轭湖,D处位于图示河段上游,泥沙较多,在牛轭湖进水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会先淤塞河道。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知识点睛
knowledge
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的相关知识。一般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但是弯曲的河道,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流淌,是一种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地理学者把它称作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下图为青藏高原上青海省玉树直门达村附近的通天河,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被称为“嵌入式蛇曲”,展现另类的立体蛇曲之美。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图片
9.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 )
A.侧蚀作用强烈,更加弯曲
B.位于青藏高原,落差更大,立体感强
C.流量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D.地壳断裂下陷,峡谷幽长,更加柔美
10.据材料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顺序是( )
①冰川侵蚀 ②地壳隆起 ③侧蚀
④断裂下陷 ⑤下切侵蚀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③②⑤
答案及解析
【答案】
9.B
10.D
【解析】
9.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位于青藏高原,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高差更大,立体感强,B对。侧蚀作用差异不大,不是另类之美的原因,A错。流量大,水流湍急,不易发展成蛇曲,C错。是地壳缓慢隆起、河流下切、曲流保存在峡谷中,不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D错。故选B。
10.根据材料,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先是在地形平坦时期,受③侧蚀作用,发育成蛇曲。后来发生②地壳隆起,落差大,河流下切侵蚀增强,⑤增强,形成嵌入式蛇曲。顺序是 ③②⑤,D对。没有冰川侵蚀、断裂下陷影响,①④错。A、B、C错。故选D。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河流局部河段的改道演化。M地常见当地人淘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片
11.河道由先到后的形成顺序是( )
A.T1 T2 T3
B.T1 T3 T2
C.T3 T2 T1
D.T2 T1 T3
12.M地堆积丰富的露天砂金矿,其原因是( )
A.流水堆积后,经河流改道侵蚀出露
B.地壳抬升,含金基岩侵蚀出露
C.河流弯曲,凹岩堆积砂金
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堆积砂金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1.C
12.A
【分析】
11.根据图示信息,河流整体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侧蚀作用使河道弯曲,在河湾处河流弯曲度会逐渐增加,由此判断河道T3最早,T1最晚,因此河道由先到后的形成顺序是T3、T2、T1。故选C。
12.读图可知,在T2时期,M处为凸岸,河流从上游含金的沉积物容易在此处堆积,到了T1时期,河流改道M处成为凹岸,M处T2时期沉积的含金沉积物,受到侵蚀而露出,A正确。故选A。
知识点睛
图片
河流不断地“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会使得河流越来越弯曲(①→③)。当洪水突然来临时,会更剧烈地冲刷河流的凹岸,使得距离较近的两个凹岸不断靠近,最终连接成为新的河道(③→④)。此前的河道被废弃,形状像一个“牛轭”,因此被称为牛轭湖。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其形状似希腊字母“几”,但在太行山崇山峻岭的峡谷中竟然也穿行着这种曲流。考察发现,地质史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缓慢隆起形成高大山地。
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受到人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曲流景观正在消失。上图示意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的曲流,下图示意分布在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
图片
图片
(1)推测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较多的自然原因。
(2)阐述镶嵌在太行山区峡谷中的曲流的形成过程。
(3)分析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几乎见不到曲流的人为原因。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高原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流在侧蚀和堆积作用下易形成曲流;草原土壤多植物根系固结,河岸抗侧蚀能力较强,曲流形成后能够得到长时期的保留。
(2)太行山区在地质史上地形平缓,河流形成曲流;后来,地壳缓慢抬升形成太行山,河流落差不断加大,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形成峡谷,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
(3)修筑防洪大堤,使曲流难以形成;对曲流进行人工裁弯取直以利于防洪和航运,使曲流难以保留。
【分析】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河流曲流形成的地质作用。
【详解】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曲流主要形成于地形平坦地区,河流落差小,河流流速慢,河流的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道摆动。在地势平坦的平原或高原上河流侧蚀,凹岸形成;凸岸堆积,河流曲流形成;但草原土壤多植物根系固结,河岸抗侧蚀能力较强,凹岸一般不会被切穿,河流曲流得以保存。因此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较多。
(2)结合材料可知地质史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初期容易形成河流曲流,后期受地质抬升作用缓慢隆起形成高大山地,河流落差增大,河流不断下切侵蚀,河道变深形成峡谷,曲流形态被保留在峡谷中。
(3)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河流侧蚀和堆积作用明显,理应形成较多的曲流。但是该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开发历史悠久,农耕便利,社会经济发达;该地区是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发,为防御自然灾害,人们对河流的改造较多。比如修筑防洪堤坝使河流的侧蚀和堆积减弱,难以自然形成曲流;对已经的形成的曲流进行裁弯取直以便于泄洪和航运,曲流消失。
14.河流的中下游河段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不断弯曲,以致河道变迁。读某河段曲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片
(1)图中序号代表曲流发育过程中废弃的某些古河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道甲侧比乙侧流速快,相同的河曲在南半球则相反
B.河道甲侧比乙侧流速慢,相同的河曲在南半球则相反
C.③④⑨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早;①⑥⑦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晚
D.③⑥⑨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早;①④⑦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晚
(2)研究小组认为A湖是一段旧河道,你认为他们的观点对吗?请解释湖泊的形成原因。
(3)此种河道往往给沿岸带来什么灾害?原因是什么?治理的措施通常有哪些?
(4)此种河道可能位于( )
A.黄河下游
B.长江中游
C.珠江上游
D.雅鲁藏布大峡谷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C
(2)对。弯曲河段两岸不断受到侵蚀或堆积,河道将继续弯曲,最后弯曲段两端有可能连接在一起,河道自然取直,原弯曲河段被废弃成湖。
(3)洪涝。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加固河堤;人工裁弯取直。
(4)B
【分析】本大题以某河段曲流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河道弯曲处受水流的惯性离心力影响,凹岸流速快被侵蚀,凸岸流速慢被堆积,而且南、北半球相同,AB错误;由于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不断向凹岸所在方向迁移,三段河曲的迁移方向分别为③→②→①、④→⑤→⑥、⑨→⑧→⑦,因此③④⑨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早;①⑥⑦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晚,C正确,D错误;故选C。
(2)观点正确;由于河流流经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流下切侵蚀减弱,侧蚀加强,弯曲河段两岸不断受到侵蚀或堆积,河道将继续弯曲,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最后弯曲段两端有可能连接在一起,河道自然取直,原弯曲河段被废弃成湖。如下图所示:
图片
(3)弯曲的河道,使河流流程变长,水流更加缓慢,遇上洪水,就会因排泄不畅而泛滥,产生洪涝灾害。人工裁弯取直,可加快水流排泄速度;或者通过加固河堤,增强河堤的抗洪能力。
(4)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B正确;黄河下游是地上河,A错误;珠江上游、雅鲁藏布大峡谷落差大,以下切侵蚀为主,不易形成曲流,CD错误;故选B。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是“黄河水系图”,人们常说“黄河九曲十八弯”,在黄河流域不同河段多见曲流(图乙)和曲峡(图丙)。曲峡是古平原面形成的曲流,后经地壳垂直运动仍保留原来的曲流形态。为了畅通河道,利于防洪和航运,许多河流都采用了在弯曲河段狭窄处开挖引河的裁弯取直工程。甘肃省玛曲县海拔在3500~3800m之间。黄河玛曲段曲流众多,在此补充的水量占黄河总水流量的45%,被誉为“天然蓄水池”。
图片
图片
图片
(1)简述图丙中所示地貌的形成过程。
(2)黄河玛曲段虽河道弯曲但没有实施裁弯取直工程。请分析原因。
(3)简析图丁中河流在a、b两地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该地区早期地势平缓,河流侵蚀河岸,河道逐渐弯曲,形成曲流;后期地壳抬升,河流向下侵蚀,保留原来曲流的形态,形成曲峡。
(2)人口较少,以畜牧业为主,洪水造成损失少,航运价值低;处于黄河水源涵养区,裁弯取直后蓄水、调节能力减弱。
(3)a地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沟谷地貌。b地河流落差小,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
【分析】本题以“黄河九曲十八弯”为背景,考查黄河流域地貌的形成过程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读材料“曲峡是古平原面形成的曲流,后经地壳垂直运动仍保留原来的曲流形态”可知,宝泉沟分布在太行山区南部,早期是古平原,地势平缓,河流下切侵蚀弱,以两侧侵蚀为主,河流侵蚀河岸强,河道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弯曲,后期由于地壳垂直运动,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增大,保留原来曲流的形态,形成曲峡。
(2)人工裁弯取直的目的是使河流排水更顺畅,增强河道的泄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读图可知,玛曲位于黄河上游地区,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少,以畜牧业为主,洪水造成的损失少;人口少,经济发展水平低,河道航运价值低;位于黄河的水源涵养区,裁弯取直后蓄水、调节能力减弱,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3)据丁图可知,a地位于泾河上游,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多形成沟谷地貌。b地位于渭河平原,地势平缓,河流落差小,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
图片
分享
图片
点赞
图片
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在线炒股配资看必选,配资APP排名,可靠配资开户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